首页 资讯 正文

保护与发展并重,杭州在“依山理水”间唤醒“古村新生”

体育正文 126 0

保护与发展并重,杭州在“依山理水”间唤醒“古村新生”

保护与发展并重,杭州在“依山理水”间唤醒“古村新生”

潮新闻(xīnwén)客户端 记者 黄莺

“我将尽快进入新(xīn)的(de)角色,以(yǐ)百倍的努力和扎实的成绩,回报大下姜乡亲们的重托和期望……”黄立法至今仍能清晰地回想起2020年他接过红色聘书,正式成为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(zǒngjīnglǐ)时,当着父老乡亲的面许下的承诺。

那一年,他49岁(suì),应聘上任,就是要使出(shǐchū)法子、用好本领,“带领下姜村及周边行政村一起富”。

数年(shùnián)时间过去,下(xià)姜村山茶油、千岛湖地瓜干、金丝皇菊等约30种当地特产已进入各地市场,“大下姜”品牌越来越响亮。

2023年1月,大下姜(jiāng)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以来首次为低收入农户发放红利,共惠及大下姜区域内的(de)枫树岭、大墅两个镇(zhèn)32个村773户低收入农户共1043人(rén),总计金额近40万元,每个人脸上的灿烂笑容,就像是冬日暖阳一般。

黄立法是枫树岭镇衍昌村人,20世纪(shìjì)80年代他是村里(cūnlǐ)第一个考上(kǎoshàng)公家学校吃皇粮的人,当年这在村里也是大事情,好多乡亲(xiāngqīn)都从家里拿了鸡蛋前去贺喜,“3个、5个鸡蛋,都是淳朴乡亲的心意。”黄立法说(shuō),自从16岁离开老家,几乎(jīhū)只有过年时才回老家走亲戚,而这次回乡创业,他背着带动乡里乡亲共同富裕的KPI(关键绩效指标),压力很大。

“我算是破格录取,那次(nàcì)招聘对年龄是有要求的(de),原则上为40周岁以下,我报名(bàomíng)的时候,就(jiù)挺忐忑的。”黄立法说,是他的朋友看到了媒体上公布(gōngbù)的《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职业经理人选聘公告》,让他试一试,“笔试时,我是年龄最大的一个,其他人看着都是30岁上下,还有应届生。”

一轮轮的笔试、面试之后,真的就是他(tā)了。“我觉得挺好,虽然压力大,工资不见得比我原来高,但是(dànshì)离开家乡这么久,能用自己在外拼搏的经验为家乡做点事,对我而言是挑战,也是报恩。”黄立法说,万事开头难,“我可以很(hěn)诚实地说,在最开始的几个月(yuè),我有点不知道做什么。目标在哪里(nǎlǐ),方向在哪里,从哪里开始突破,等等,太多事情都没有头绪。”黄立法说,那会儿有媒体管(guǎn)他叫大下(dàxià)姜的“掌门人”,他诚惶诚恐。

在一片迷茫中(zhōng),他跑遍田间地头,穿梭于各村农户,尽力寻找(xúnzhǎo)“共富路上”要解决的问题,再思索解决方法。

“掌门掌门,总得知道门内(ménnèi)有多少(duōshǎo)家底、多少产出吧。”黄立法说,他一个村(cūn)一个村地跑,不仅跑村委,也和村里的老人家聊天,一点点记笔记,然后理顺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思路(gōngzuòsīlù),“想当好总经理,先得当好业务员。”

一声声“谢谢(xièxiè)”里的成就感

黄立法原先还奇怪(qíguài)过,为什么招聘(zhāopìn)公告里要求职业经理人是(shì)“淳安户籍或在淳安县境内工作的人员”。后来在跑村过程中,本地人(běndìrén)的身份让他和老百姓们迅速成了一家人。“和老乡用土话一聊天,他们就知道你(nǐ)是谁了,还知道你爸爸是谁,你爷爷是谁。大家能快速打成一片,什么话都愿意说。”黄立法说,但要是做不好,不仅丢(diū)自己脸,还丢了一家人的脸。

各村的老人家(lǎorénjiā)们都很信任他(tā),好多次他去村里走(zǒu)访,等要走的时候,会发现老人家等在他的车边。“我有时候赶时间,他们会塞给我煮好的鸡蛋,让我路上垫垫肚子。”

这种信任,让他感动,更成为(chéngwéi)他的动力。

“其实老百姓的需求很简单(jiǎndān),种出来的产品多卖了一元(yīyuán)钱,他们都能高兴很久。”最开始黄立法走村串巷时,村里有什么他就收什么。

“土鸡蛋、笋干、圣女果、大南瓜……老人家眼巴巴地看着你,你是很难拒绝的。”黄立法说,山里的东西质量好,只是量少又零散,如果私人(sīrén)来(lái)收购,那是连油费(yóufèi)都赚不出来的,但是大下(dàxià)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本身就有帮扶性质,所以遇到(yùdào)这样的求助,他不能拒绝,他的那辆车也被称为“收获车”。

“第一年,我们是(shì)(shì)摸着石头过河,但是(dànshì)首先我们要给老百姓信心,大家的东西是好(hǎo)的,得有信心,明年还要种,一定能被(bèi)更多人认识,卖个好价钱(jiàqián)。”每一次(yīcì)的收购,黄立法不嫌弃村民的“供货量”小,也不计较路远,更多的是灌输“质量要好”的概念,“每次我会按照市场价多给一些钱,可能是20%,也可能是10%,其实也就是五毛一块的,但是我会告诉村民,我看重这个农产品的哪种特性,为什么收购价会高。”

村民的一声声“谢谢”,让黄立法心里升腾起一种成就感,和(hé)继续前行的急迫(jípò)感。

渐渐地,他(tā)把大下姜的每家每户跑了个(gè)透彻,村庄里有多少人,能利用多少资源(zīyuán),出产什么,价格优势和劣势在哪里,哪些农产品可以先推广,哪些利润高,他的心里有了一本明晰的账本。

“有些农产品,已经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,比如现在卖得挺俏的地瓜干,其实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吃,当年(nián)是储备粮,然后才是孩子(háizi)的零食。这些年加工方式变了,地瓜干越来越精致,越来越好吃,就变成了农户很重要的经济来源。如果只是卖红薯(hóngshǔ),是卖不出(bùchū)价格(jiàgé)的。”

正确认识了(le)现在(xiànzài)养在“深闺”待价而沽的红薯干,黄立法(lìfǎ)就开始想,如果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来卖红薯干,可能为农户赚更多钱吗?要怎么做?

“地瓜干在(zài)大下姜几乎家家都有(yǒu),质量也不错(bùcuò),可以做得出量来。”黄立法说,如果要卖出更高的(de)价格,就需要做品(zuòpǐn)控,量上来了,但质量不能变,还要有统一包装,这种包装并不是追求华丽的外表,而是为了讲好“红薯干”的故事,唤起顾客对于小时候美好生活的回忆。“如果红薯干能变成(biànchéng)过年走亲戚、招待客人的糕点,身价就不是农户家里按斤卖的价格了。”

把田间地头的(de)(de)农产品做出量来,保证品质,然后让(ràng)它们冠以“大下(dàxià)姜”的品牌,变成被市场(shìchǎng)认可的优质产品,让好产品“抱团”做成系列,一起走到更大更远的市场,让来下姜村旅游学习的人以下姜村为切入点了解大下姜的产品,再从大下姜的一系列产品里(lǐ)看到大下姜的生活方式、红色故事、风景人文和努力前行的脚步,这才是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要实现的正向循环。

后来地瓜干(dìguāgàn)有了自己的口号——“战时红军粮,零食正能量”。

同样,有了口号的(de)还有其他多种农产品,比如香脆花生的口号是(shì)“秀灵千岛湖(qiāndǎohú),丰秋落花生”,家家会做的笋干(sǔngān)是“青山有蕴藏,绿水出奇鲜”。这些农产品,又有着统一的“宣传文案”:用最简单纯粹的风味,吐露下姜最深刻的情感。

在如今位于下姜村和枫树岭镇上的大下姜产品展示中心,能清楚地(dì)看到统一包装的“大下姜”系列产品,以及(yǐjí)它们新的口号。

葛根面、笋干、茶树油、蜂蜜,就连当地人常吃的酱也有了(le)多种口味,鲜辣椒、鲜虾酱、鱼干酱、笋干酱一起集合变成了礼盒装(lǐhézhuāng)……

别看展示厅小,这里是多个村多种农产品抱团闯市场的展示窗口。仔细逛(guàng),你在这里能品味到淳安作为杭州市唯一革命老区的历史面貌,也能看到573平方公里湖区之外的淳安,看到下姜村作为“梦开始的地方”如何带动大下姜开启“先富(fù)(fù)帮后富,区域(qūyù)共同富”的乡村(xiāngcūn)振兴新气象。

下姜村(浙报集团(jítuán)资料照片)

“嫁出去”才(cái)是硬道理

一个统一品牌,一个新包装,一点(yìdiǎn)新创意(xīnchuàngyì),让山货变成“俏姑娘”,但让“她们”嫁出去才是乡亲的共同期盼。

“2022年冬天,我们带着大下姜的(de)农产品参加了(le)(le)很多单位(dānwèi)的春节工会福利推介会,我在会上(huìshàng)请大家(dàjiā)吃了我们的冻米糖。这个是很常见的童年零食吧?按理是不出彩(chūcǎi)的,但是我们的冻米糖,用的是农家熬出来的红薯糖,这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味道,甜而不腻,不黏牙,我给大家讲了我去寻找农家红薯糖的经历,还有我们农产品包含的情怀。很多人都很喜欢,这块冻米糖,就成了一块有故事的冻米糖。”黄立法说,那个冬天,这些有情怀的大下姜农产品礼盒卖出去(màichūqù)了好几万份,为大下姜的村集体、村民的增收立了大功。

这样的故事,同样(tóngyàng)出现在其他农产品上。

为了解决农产品分散生产以及缺少品牌培育、品控(pǐnkòng)标准和市场竞争力等(děng)问题,大下姜(jiāng)振兴发展有限公司通过“平台共建(gòngjiàn)、资源共享、产业共兴、品牌共建”的“四共”模式,努力规范产品生产、经营、销售等各个环节。

2023年的(de)(de)春天,是淳安大山里做笋干的传统季节,家家户户要从早上5点做到晚上10点多,这样的笋干如果农家自己卖,每斤二十七八元就差不多到顶(dǐng)了,还要(háiyào)担心能不能卖出去,但是经过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品控、统一包装(bāozhuāng)、统一销售,收购价至少能上涨10%,让一直(yìzhí)发愁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村民们乐开了花,也有了更多的信心做好质量。

而对于“大下姜(jiāng)”品牌,当地的(de)商户和经营者也是看好并期望能加入的。

有(yǒu)了自带情怀的好产品,有了统一包装,还得把产品卖出去。

为了打开销售渠道,黄立法动用了多年工作积累的(de)关系,给潜在(zài)客户(kèhù)寄样品;发挥老乡(lǎoxiāng)优势,请从大下姜走出去的同乡们帮忙做(zuò)推广,甚至动员了千岛湖镇上的小店做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代销点;也做起了直播,还在浙政钉、共富大下姜等平台上,搭建小程序……“总之,大大小小的平台和可能性都不放过(bùfàngguò)。销售销售,再好的产品,卖出去才是硬道理。”黄立法说,从夏天到冬天,他带着大下姜的产品走过了大大小小的展销会,也嫁接了各种渠道,为的就是更多曝光。“一直在出差,不是(búshì)下村去看货管品控,就是去杭州还有其他地方做推广。”黄立法说,在振兴(zhènxīng)公司的几年,他的发际线都后移了很多。

因为聘用期表现优异,黄(huáng)立法被再次续约,开始他的下一届任期。

对于乡亲们的期盼,他这样说:“我会继续把大下姜甚至(shènzhì)淳安的各种优质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推荐给更多人,为家乡的富裕做出自己的贡献。”

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在壮大中,黄(huáng)立法也在奔波(bēnbō)中有了新收获和新目标。

大下姜(jiāng)对于年过半百的他而言,也是“梦开始的地方”。

乡村(xiāngcūn)CEO作为人才振兴的一支重要新兴力量,就像火种,能激活(jīhuó)一片产业、一片发展。淳安县通过(tōngguò)与(yǔ)高校、企业(qǐyè)、政府深度合作,数次面向全国招聘职业经理人,精心挑选乡村CEO。被乡亲们称为“大师傅”的乡村CEO黄立法,通过经营理念的耐心指导、每家每户的上门服务,打造书记进城卖山货品牌等系列举措(jǔcuò),不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、农产品品牌培塑、销售渠道拓展,在促进产业发展进程(jìnchéng)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做优乡村经济、增加农民收入注入了活力。

保护与发展并重,杭州在“依山理水”间唤醒“古村新生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